打開選單
口罩批發採購專線

别买错了快自查只有这5种口罩能防疫 戴错=无效!您口罩戴好了吗?

  “现在出门忘戴口罩,就像裸奔一样。”新冠疫情下,口罩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于是,市面上出现了慢慢的变多的网红口罩,有的口罩上加了印花和装饰,有的口罩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些口罩还成为很多追求高颜值口罩人群的首选。但是,这些口罩是不是真的具有防疫功能?你现在佩戴的口罩是不是满足防疫标准?又该怎么样分辨?看完本文,赶紧自查吧!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类型主要包含:防晒保暖类、装饰类、医用类和工业用类。其中防晒保暖类和装饰类口罩,在疫情期间不推荐佩戴。

  市面上售卖的冰丝类防晒口罩,或者明星出街佩戴的黑色棉质口罩都属于这类口罩。冰丝类口罩质地轻薄,在夏天到紫外线非常强烈的地方佩戴能够更好的起到一部分防晒效果。保暖类口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厚实,秋冬季佩戴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暖和修饰脸型的作用。但这两种口罩材料的孔隙率较大,不能防御病毒。

  网上现在售卖很多没有国标,但是印花染色品种比较多的口罩。这类口罩需谨慎购买,不一定可以抵御病毒还有几率存在潜在危害。这类口罩虽然外形和医用外科口罩非常相像,但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不够,可能会造成防御疏漏;这类口罩往往用彩色油墨印刷,如果固色效果不好,彩色油墨可能会刺激面部皮肤,造成过敏;有些口罩中还会有芳香胺类染料,这类染料属于分解致癌类物质,对健康有危害。

  符合国家标准的N95类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都具有防护功能,符合防疫要求。

  医用N95在微粒的阻挡能力基础上增加了疏水层,可以有效的预防液体喷溅,尤其在医生进行插管等操作时,可以更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N95系列口罩(N99、95、90)的防护能力最强,但透气性也比较差,经常使用易缺氧,适合防疫要求比较高的健康人群佩戴。我们大家常常看到市面上将工业防尘类口罩当作医用N95售卖,很多人也将二者混淆。

  属于特种防护,大多数都用在阻挡粉尘保护肺部,在标准上执行GB2626-2006标准,要求防尘口罩的过滤效率(阻尘率),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阻尘率必须大于90%,颗粒直径小于2微米的阻尘率必须大于70%。常见的标号为KN90、KN95、KN100、 KP90、KP95、KP100的就是工业防尘口罩。其中KN系列是防止非油性的粉尘,而KP系列是防止油性粉尘。

  同样有过滤层和疏水层,疏水层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液体或飞沫喷溅感染。但对于颗粒的防护过滤能力,医用外科口罩比医用N95口罩的防护能力稍差。低风险地区的普通人群,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基本能满足防护需求了,N95口罩对于呼吸会有一定的影响,戴起来比较憋闷,更适合高风险环境的防护。

  一般由无纺布制成,可以阻挡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污染,可用于中低风险地区的日常防护,防护能力比医用外科口罩更弱一些。

  戴着口罩能吹灭打火机,这种口罩就不要戴了,因为阻隔不了病毒……近期,网上流传一些验证口罩能否阻隔病毒的“快速方法”。吹不灭就是有阻隔作用?吹得灭就不能防病毒?这种口罩验证方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口罩透气”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口罩不能挡病毒”是不正确的。口罩透气说明口罩的呼吸阻力比较小,但是并不能说明口罩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就一定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政府部门的持续监管和有序推动下,企业逐步采取了更高要求的国家标准,新版颗粒物防护口罩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626-2019相较于老标准,其主要的提升就是在不改变过滤效率的前提下,减小呼气和吸气阻力,提升使用者舒适度。

  上面各类型的口罩很复杂,如果难以选择和辨别,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判断口罩是不是达到防疫标准,那就是看口罩包装印刷上面的编码是不是满足以下标准:

  按规定受医疗器械许可监管的医用口罩外包装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编号规则通常为:X械注准+注册年份+264+编号。

  符合防疫要求的五种口罩的标准码: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是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是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是YY/T0969-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标准是GB/T 32610-2016;儿童口罩执行标准是GB/T38880-2020。

  另外,皮肤或呼吸道敏感的人群,最好还是不要选择颜色太鲜艳的彩色口罩,避免引发健康隐患。

  选对了口罩,但戴口罩的方式错了,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致病。下面6种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口罩拉到下巴 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特别是逛商场、就餐时。疫情期间,环境中可能有悬浮的病毒,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区域,将口罩拉到下巴,口罩内层会受到污染,将口罩戴回口鼻时,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还有些人把口罩套在胳膊上,需要时再重新佩戴,这样也不可取。肢体活动时,有可能无意中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且手臂活动范围更大,口罩里层容易沾染到灰尘和细菌,反而起不到防护作用;重新佩戴时,更容易被感染。

  没有完全贴合面部 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日本MBS电视台这档节目让一位女士戴口罩,不贴合面部。医生使用特殊设备,测量口罩外侧空气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有多大几率从缝隙进入口罩内侧。

  测试发现,外部细菌泄露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正确做法: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贴合整个脸部。佩戴口罩必须遮住全部口鼻,金属条紧贴鼻梁,上端在眼眶下面,下端覆盖下颌。

  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如果再忘记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正确摘口罩的方法是通过挂绳取下,摘完口罩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时最好先不摘口罩。

  口罩戴反了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口罩用酒精喷洒 将口罩用大量酒精喷洒,看起来像是消毒,其实只是在浪费口罩。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表示,口罩能防护病毒,是因为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附在口罩上。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再使用时,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会被吸入。

  口罩“超期服役”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新使用。在高危场合使用,或与病人接触后,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丢弃。

  在公园、马路等人流相对稀疏的公共场所佩戴后,可将口罩摘下,置于通风环境自然晾干后接着使用。但当出现口罩受潮、口罩内有异味、呼吸阻力显著增加、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等情况时,应按时换口罩。

上一篇: 你运用的口罩契合防疫规范吗? 看是不是这五种编码 下一篇: 重磅!云米联合京东发布多款净水器竹炭母婴滤芯亮点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