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罩“盾牌”热血铸就 北京纳通集团抗击疫情纪实
口罩說明:
2020年7月21日,习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热情参加应对疫情的人民战争,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质支撑。”
时间调回到2月21日,疫情防控关键期,中央、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考察口罩等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保障情况时当地考验查证了北京纳通集团的口罩生产线,面对着生产口罩一线的员工亲切地说,口罩是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武器,是保护群众健康的盾牌,也是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坚强保障。在当前特殊时期,广大口罩生产企业要继续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加快生产。
2月21日,中央、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到北京海淀考察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保障情况。这是考察民营纳通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口罩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节喜庆团圆、安宁祥和的气氛。“实时疫情”“疫情直播”等词汇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谈道:新冠肺炎病毒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医务人员已有感染的情况,要提高警惕,戴口罩防护管用。戴口罩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每个人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都佩戴口罩病毒传播的速率就会下降,有利于疫情的扼制。
没有人能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会以如此的速度和烈度侵袭整个人类世界。一时间,口罩成了每个人的急需和标配。超市,不戴口罩不能进;地铁,不戴口罩不能上;商场,不戴口罩不准入;所以,一旦没了口罩就寸步难行。几乎是一夜之间,口罩成为了被抢购的稀缺品,成了最贵重的年货和最紧俏的物资,可谓“一罩难求”。
抗击疫情初期,全国的口罩产能、库存,均优先支援武汉及湖北其他疫区,因此全国大部分线下、线上药店口罩仍处于断货状态。
习特别指出“抗疫复产”中“要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创造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企业家们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善做善为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北京纳通集团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了的讲话精神,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冠疫情发生后,面对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的紧急需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海淀区紧急寻找资源生产防疫物资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防疫需要。2月2日,海淀区政府找到纳通,希望纳通利用现有资源,紧急建设口罩生产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纳通集团董事长赵毅武立即响应,积极努力配合,迅速成立项目组,并担任总指挥,快速组织生产。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有难,企业有责。人民群众有需要,疫情防控有需要,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动企业的力量,利用现有资源临时增产口罩,为北京乃至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尽一份力,这是我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赵毅武如是说。
作为一家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深耕多年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纳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1800㎡的10万级洁净车间,原本是为骨科内植入物研发及配套的中试工厂所建,计划2020年春节后启用,做正常的研发和中试工作。疫情突发,纳通紧急开始生产口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首先是采购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疫情爆发后,全国的口罩供应出现紧缺,许多厂家都开始抢购口罩机扩大生产。2月初,国内口罩机已是“一机难求”。这时,海淀区政府派专人负责,四处奔波,多方寻找资源,紧急组织国营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联系采购生产设备及原料。2月6日,在海淀区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及车客家园等区内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从河北采购到7台二手机器。与此同时,纳通倾力配合,紧急成立了项目组,组织京津两地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立即到岗,集中公司资源支援口罩生产线。
前一天刚下过雪,经过千辛万苦找到的二手设备,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以分装的方式运到纳通。看到若干个分散的部件,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如此庞大又沉重的设备,怎么搬到车间去?搬家公司没有复工,纳通到岗人员也非常少,大部分还是较为文弱的科研人员。特殊时期只能特殊对待,幸好春节前搬家公司有一台叉车暂放在纳通总部,以备节后搬家使用。技术人员无师自通,摸索着学会了开叉车,尽管开得磕磕绊绊,但还是把设备安全搬到了车间。
打开设备包装,发现没安装说明书,更没有厂家技术人员跟随,一切都跟以往不一样。第一次接触口罩生产设备的纳通医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和工厂修东西的人,只能自己摸索着组装,遇到疑难再给生产厂商打电话沟通,在厂家的电话指导下一步步安装。他们发现,运到的7台口罩机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最后,大家只得把其中2台拆散做零件,加上用自己的车床加工的配件,最终配齐了5台能够适用于生产的口罩机。
2月7日凌晨5时,纳通口罩生产车间灯火通明,他们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完成组装调试,纳通的第一只口罩顺利下线,还可以稳定运行生产。通过辛苦努力生产出保障人民安全的口罩,他们熬红的双眼闪耀着兴奋的光芒,疲倦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随后在工厂能够正常的看到,洁净车间内,口罩机正在正常运作,两层无纺布夹着一层熔喷布,经过成型、压合、冲切、点焊等步骤后,变成一只只蓝色口罩,顺着履带像子弹般一个个弹出。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线日,海淀区政府及口罩项目组只争朝夕,从考察确定厂房到紧急联系协调购买二手设备,从连夜组装口罩生产设备到调试生产成功,克服重重困难,他们从无到有建设了一条口罩生产线。特殊时期,口罩生产线就是救命的生产线,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彰显了一个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担当!
窗外春寒料峭,窗内热火朝天。面对防控疫情的紧急需求,自从2月份投产口罩之后,生产线上始终处于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口罩生产需要大量人员,一台普通口罩机需要4-5人同时工作,因为疫情导致延期复工,人员特别紧张。当时,纳通召集符合复工条件的人员,无论原来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投入到一线生产中。全部人员分为两班,12小时一班,生产线小时运转,以保证最大产能。
那段时间仅有的3名技术人员,常常要持续36小时,甚至48小时、72小时工作,组装调试设备、随时解决设备问题。实在盯不住了就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或者在地上铺块木板躺一下,饿了就泡个方便面。
可能很多人对于“口罩生产”并不太了解,实际上,这是一个既严格又辛苦的活儿。医用口罩的生产全程都需要在洁净车间中进行。生产人员进入车间需要严格做消毒,长时间穿戴一次性蘑菇帽、洁净隔离服、口罩、手套、鞋套进行工作,有诸多不便,并且车间的工作环境很复杂,温度高、机器噪音大,虽然都配备了耳塞,但长时间处在这种生产环境下,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口罩装袋岗位人员的工作也不简单,要时时与生产线的节奏保持一致;包装封口岗位人需要从始至终保持站立操作,调试设备的人需要不停地来回走动调试机器,更换生产物料,他们每天在车间内行走都要超过两万步。
“我们从电视里看到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们,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日夜奋战,挥洒汗水,他们的精神非常感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加班加点抢抓时间生产口罩。我们工人们都怀着一个朴素的理念,那就是多生产一个口罩就能为抗击疫情多提供一份安心,多增强一份信心!”纳通旗下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敬松说。
从接到任务开始,曾敬松便扑到生产线日口罩机进驻车间起,这个二月份的24天,他一共睡了13次觉。42、43、40、38、41、62、38、39,这些数字是曾敬松在这个月持续工作的小时数,这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量!在生产任务最艰巨的时候,他连续多日吃住在工厂,累极了就在办公的地方椅子上打个盹儿,往往刚刚入睡,又被叫回了车间。他每天不停地奔走在车间、库房、卸货现场,最多一天走了30多公里,脚掌磨出了水泡,只能换上布鞋。即使这样,该走的路,他一步也没落下。
生产主管刘伟东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两个多月没见过妻儿,只能每隔两三天视频聊聊天。提起这些事来,刘伟东心里有些酸涩,但是,他并不为此感到后悔,他说:“我们生产的是防疫物资,是保障百姓安全的口罩,个人受点苦累算不了什么。作为父亲,我也为孩子做了个榜样,希望他将来遇到困难,也能挺身而出。”
在纳通口罩生产一线,这样的动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正是他们在生产线上的日夜坚守和辛苦付出,才保障了口罩的不间断供应。关键时刻,多生产一只口罩,就为人民的健康多提供一份保障。
纳通各方面人员从未接触过口罩生产工作,一建立生产线,就需要采购原材料。纳通临时组建了北京、天津两个采购团队,细化采购任务,由专人分别负责。要采购,先得确定标准。采购组从技术方面对口罩进行了深入研究,用大量时间研究确定了每种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并做了科学规划,每个口罩要多少原材料,从而确定采购量。
采购团队从未遇到过这么困难的任务,没有一点渠道和资源,只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熟人介绍、微信群等方式四处寻找资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需要花大量精力筛选,也难免要付出代价。初期采购到的配件,比如鼻梁条和耳带,每一批标准都不一样,每换一批材料,就要重新调试设备,既耗费人力和时间,也影响产能。
“生产工艺最频繁的是调松紧、调折叠褶皱和调熔焊能量等。除熔喷布质量优劣差异外,看似无关紧要的耳带松紧、口罩折叠层次都会影响实际过滤效果。例如,即便是同样的原材料,如果折叠过压可能会使呼吸气阻力升高,不仅影响佩戴舒适性,还可能会引起空气从口罩侧面进出,也会让过滤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平衡。”李仁耀说。
与此同时,纳通迅速成立了口罩研发技术专项组,网罗相关行业专家和技术力量,制定技术标准,并着眼未来从技术上进行攻关突破。
纳通口罩设备采购小组废寝忘食,24小时不停联络全国各地的资源,经过多方接洽,最后,在4家公司订购了41套设备,并特别安排当地办事处的人员到厂家监工。负责常州地区的黄冠说:“我们负责盯常州的口罩机,开始一人一天轮流去盯,后来发现口罩机厂人手严重不足,影响工期,我们在一边看着非常着急,大家想想还是帮他们一起干算了,这样至少我们大家可以早点拿到机器。”于是,纳通的员工临时转换角色,成了口罩机生产工人。
疫情期间,不能住酒店,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负责采购的纳通人,只能自己开车前往,吃住都在车上解决,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设备,没技师,设备调试工作就变得很困难,生产效率很难提高。2月10日,纳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总监王文义组织启动口罩机技师紧急招聘,这时,口罩技师慢慢的变成了市场上的稀缺人才,好不容易通过多种渠道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又担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存在感染风险。于是,王文义紧急协调公司的公务车,进行点对点接送,确保万无一失,安全上岗。
随着技术人员的加入,设备的有效运行得到了保障,产能稳定提升,但包装机还没有到货,这时,后期包装人员又出现了很大缺口,导致口罩积压在包装处,不能上市。得知这一情况,纳通各职能部门员工主动请缨,纷纷要求支持口罩包装工作,经过人力资源部的组织协调,各部门抽调人员轮流支援,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口罩包装工作,满足群众抗疫所需。
从2月初的紧急转产、口罩原材料卡喉,到强援加入、国企民企通力合作,再到如今的产能逐步扩大、各方携手共进,这家企业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对纳通集团这样一家临时“跨界”的非公有制企业来说,为满足抗疫的需要,持续扩大产能已经让他们感到吃力,尤其是熔喷布,慢慢的变成了纳通口罩生产线的一大瓶颈。“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俗称口罩的 “心脏”。“即便政府部门不断协调,每天的库存也就够一两天的。”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纳通的口罩刚一投产就曾差点因为买不到熔喷布而停产。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虽疫情暴发,口罩日产量慢慢增长,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熔喷布价格也一路飞升至疫情前的近20倍。据了解,当时市场上熔喷布售价已达到30万元一吨。而在疫情前,熔喷布的市场行情报价平均每吨只有1.8万元。
当时,国内市场上的熔喷布供应非常紧张,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纳通口罩生产线的产能,北京市政府和发改委为纳通提供了帮助,协调联络中石化与纳通合作,提供设备和原料,联手支持北京防疫战役。
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医用化工原料生产商,当前国家遇到困难,我们要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我们就生产哪种资源,尽快助力国家缓解口罩等医卫用品紧缺的局面。
中国石化举全集团之力,加大同纳通合作力度,持续优化增产扩产方案。中国石化在前期提供11台口罩机的基础上,又追加4台口罩机。
纳通集团防疫物资事业部副总经理李仁耀说:“特殊时期,每一台口罩机抵达北京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他介绍,其中一台机器受客观原因影响,无法整装运输,以散装加零件方式空运过来。
在熔喷布生产方面,有了中国石化支持的熔喷布,纳通底气十足。在纳通口罩工厂,笔者看到一卷卷的熔喷布整齐码放在仓库,为口罩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目前我们的库存熔喷布可完全满足生产计划。”曾敬松说。
据悉,在口罩机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纳通为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北京延庆地区新建一处1000平方米生产车间。但由于春节假期和疫情因素,招工成了大难题。关键时刻,中石化员工再一次站了出来。
物资装备部负责口罩机采购的10名员工驻守现场,确保口罩机运输、交货、组装等工作;维保方面,燕山石化运保中心6名技术骨干抽调现场,负责设备调试与维护;生产方面,北京石油西北分公司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每天有30人次到车间协助生产。当时,延庆工厂30%的人员来自中国石化。
在纳通口罩生产的车间里,穿着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紧盯生产每一个环节,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口罩合格产出。“24小时的坚守,没有人抱怨。戴着口罩,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他们眼神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中国石化人的担当。”王文义说。
“无论是纳通还是中国石化,在口罩生产领域都是新手。中国石化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采购优势,加上纳通公司的医疗物资生产优势,发生了‘化学反应’,催化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首都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市经信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这些口罩全部由北京市委托企业按照统一的价格收购并调配,优先用于医护人员、复工复产企业。
2020年3月26日,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专访时说,目前,中国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暴发期进入康复期,但境外正进入全面暴发期,疫情进入了全球大流行状态。
当时疫情已经在全球传播蔓延,医疗防疫物资是保障安全的必需品。同一个世界,同一场战疫——一段时间以来,一件件防疫物资源源不断从中国发往海外,不论出口还是捐赠,无不把温暖及时送到有需要的地方。中国以跨越国界的爱心与行动,回馈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深情厚谊,表达着“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怀。
2020年6月7日,国新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专门指出中国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中国在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为各国采购防疫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保质保量向国际社会提供抗击疫情急需的防疫物资。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这其中就有纳通的一份贡献!
纳通口罩生产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口罩的品质和品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在全球战疫的关键时刻,纳通应国际上的紧急需求把口罩出口海外,在助力全球抗疫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救疫如救火,应一些国家防疫紧急需求,纳通口罩销往欧盟多个国家和地区,缓解了很多国家的燃眉之急。3月份欧洲新冠疫情大爆发,法国急需防疫物品。法国大使在中国协同法国卫生部购买口罩,参观纳通口罩生产线后,对纳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十分认可。经过半个多月的洽谈,4月份正式签订了医用外科、医用N95等口罩的供货合同,3个月完成订单。
德国疫情爆发之后,纳通第一时间将口罩运抵集团在德国的子公司所在城市图特林根,支持当地及周边地州的抗疫工作,受到当地欢迎和好评。同时,纳通与多个国家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展防疫用品生产工作。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全世界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已经向19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防疫物资,为全球应对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同舟共济捐口罩,危难时刻见真情。纳通通过国际儒学联合会、白求恩基金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等多种渠道捐赠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70多万只口罩。
纳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自2月7日正式投产至3月24日湖北解封,这期间所生产的口罩均由政府统一调配后投放市场,在超市、药店、中石化加油站等上柜销售,所获盈余,纳通全部以口罩形式捐赠社会各界。截至七月份,纳通累计捐赠口罩820余万只。
纳通人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抗疫,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了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良好形象。
6月11日,在连续50多天无新增本地确定诊出的病例后,北京新发地出现新的本地确定诊出的病例。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新发地”,一夜之间变成了“新的疫情暴发地”,不仅北京近两个月的“零感染”纪录被打破,首都也进入了“非常时期”,局部区域甚至启动了“战时机制”, 北京市迅即启动应急机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与病毒赛跑,主动出击,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6月11日至20日,10天之内北京新增确定诊出的病例227例,牵动着每个人紧张的神经。
北京防控升级,医务人员再次逆行!在北京30多度高温酷暑下,一处处核酸检验测试采样点里,再次逆行的医务人员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在烈日骄阳下坚守岗位。由于身穿防护服,在上班时间里,医护人员都不敢喝水和上厕所。一些轮班下来的医护人员,脸上被闷的通红留下深深的印痕,脱下的防护服里满是汗水。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她(他)们付出了太多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人深感心疼和敬佩。
赵毅武委员看到一线核酸检验测试人员的艰难处境,主动联系市卫健委,捐赠26.5万只纳通神盾医用防护N95口罩,提供给核酸检测工作员佩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相助相守担当作为,众志成城无私无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涌现出了许多平凡人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激励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后勤保障战。北京纳通是生产防疫物资的急先锋。北京纳通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从零开始跨界生产,他们日夜坚守生产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疫情较量,生产了数亿只质量好、有温度的口罩,为逆行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抗击疫情的武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守护健康的盾牌,也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的坚强保障。一条条口罩生产线,就是一条条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生命线,一个个口罩就是一个个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盾牌。口罩盾牌热血铸就,彰显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纳通力量。
正是有了像北京纳通一样的千千万万个优秀企业,国家危难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争分夺秒生产防疫物资,才构筑起抗击疫情战斗的防疫物资的“钢铁长城”。为取得抗击疫情重要性战略成果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每一只口罩都融入北京纳通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融入了他们对伟大祖国朴素的爱,融入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情,他们没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平平凡凡的坚守,从他们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中华儿女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中的力量。北京纳通人是生产武器盾牌的人,他们是抗击疫情的幕后平凡英雄,生命里有了为抗击疫情生产口罩“盾牌”的难忘经历,一辈子都感到荣光!
有感于这些平凡英雄的善举和壮举,我倾情创作了《致敬英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着泪水?因为凡人善举最让人感动敬佩,善良的乡亲捐出那么多的珍贵,淳朴的劳动者挥洒那么多汗水,致敬我的英雄我的兄弟姐妹,中华儿女守望相助担当作为,点赞我的英雄我的兄弟姐妹,家国同冷暖,你我同安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着泪水?因为凡人壮举更让我感动敬佩,白衣的天使用生命守护着生命,壮行的军人捍卫着国徽和军徽,致敬我的英雄我的兄弟姐妹,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无私无畏,点赞我的英雄我的兄弟姐妹,万众一条心,你我爱相随!”并策划制作了《致敬英雄》MV。该作品在人民网人民视频等媒体播发后,被几十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网站转发转载。我们大家都希望传播中国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向全世界发出中国抗疫更好更强的声音!
作为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记录北京纳通人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中华民族的战“疫”故事里,汇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我们始终相信,灾难终会过去,历史必将铭记2020年,不仅因我们经历的磨难,更因为愈挫愈勇的斗志和生生不息的希望。